经开区2015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开发建设,白城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骨干产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蓬勃兴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一个蓄势跨越的态势已经摆开,一个稳步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与2010年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亿元(预计数),增长1.4倍,年均增速19.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亿元(预计数),增长2.6倍,年均增速29.2%。“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58.4亿元(预计数),比“十一五”累计增长55个百分点。三项综合经济指标在五年内呈翻番增长,标志着本区大发展的羽翼更加丰满,经济实力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2、骨干产业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户, 比 2010 年增加5户,增幅31%。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预计数),实现利税10.8亿元(预计数),分别比2010年增长2.2倍、1.2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5.8%和1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二五”期初的38.1%跃升到45.3%,形成了以汽配、医药、纺织、煤电为骨干产业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
3、第三产业蓬勃兴起。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商贸、物流、金融、通讯等行业快速跟进,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6户,比 2010 年增加10户,增加60%。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57亿元(预计数),增长1.7倍,年均增幅达到2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35%提高到46%。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基本健全,实现了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市前列;绿色家园廉租房工程、农村居安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城区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新改善,社区服务功能、服务设施得到新加强。
5、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以“提升区域功能,优化资源禀赋”为方向,倾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5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亿元,建成区水、电、路、气、排污、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部分实现了“九通一平”,开发建设了四季华城、锦东赛哥维亚、鸿基茗苑、华兴家园、金北盛世豪庭、现代一品、鹤城一号等中高档居住小区;坚持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区容区貌大为改观。区域环境质量大幅提升,要素集聚功能日益增强。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22个,总投资101.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项。目前,已有通业汽车转向臂、道君蒲地蓝消炎片、派克汽车线束总成项目完工。11月末之前,预计白城电厂空冷机组供热改造、四季盛宝搬迁改造、农机产业园一期、京科热力主管网建设4个项目能够完工。二是狠抓招商引资。一年来,多次赴京、苏、浙、沪等地开展专业招商。利用东博会、“民企吉林行”等活动平台,广泛推介经开。结合“民企吉林行”活动,对新增招商线索进行备案,登记新增线索40条。预计到12月末,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80亿元,增长20%,引进项目60个。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亚行项目快速推进,力争新华西路的向阳街到光明街路段年内交工使用。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累计投入230万元用于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城区面貌进一步改善。四是狠抓信访维稳。全年接待信访事项1231批次,1672人次,化解信访积案11件。全国“两会”和“阅兵”期间未发生进京非访极端行为。五是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整治“四风”问题,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全过程,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激活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经开区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风险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当今,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市场将形成新的投资需求,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和行业成为跨界、跨区域投资新热点,先进制造缓解、高端价值链工序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加快,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这些都为经开区汽车配套、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煤电化工等行业,参与区域分工、吸引外来投资、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是新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信息、通讯,以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充分利用已落户经开区的云计算中心、大数据运作、启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使现代科技与经济建设有机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新型业态,为创建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物流、智慧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新政策相继出台带来的机遇。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区得核心载体作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相继实施,为白城经开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合作和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有关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创新创业等一大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将为开发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得深层次矛盾增加内需潜力,产生内在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从经开区自身发展新情况看,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经开区发展的专项措施,市直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经开区的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功能、竞争实力逐步显现,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经开区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为在新形势下、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征程创造了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主要是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和带动能力弱。从工业内部看,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从工业布局看,企业处于“扎堆式”的简单集中,没有真正在产业链上形成集聚,不利于产业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
二是要素成本上升。经开区农村集体用地面积大,征地费用比市内其他区域高30%,已成为经开区许多企业入区的限制条件。受区位、气候、人文等自然条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企业技术人才以“本土化”为主,并开始出现流失迹象,“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困扰着企业。另外,环保要求提高了,对企业来说,在短期内也是净成本。
三是资源约束压力增大。在国家实行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下,产业用地存量和增量调整处于“两难”境地。全区土地面积171平方公里,耕地中80%以上作为耕地保护区,可转用的农地指较少。梳理整合的用地仅占12%,且需要为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的用地扩容将导致巨量投资。
四是社会管理事务日益繁重。经开区“二次创业”,扩区发展,管辖区、建成区面积增大,需要承担的社会事务也日益增加,不仅要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管理企业,还要搞好社会服务、协调农村事务,产业开发功能逐渐弱化,行政化倾向明显。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
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总基调,充分考虑我区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指导思想
牢牢抓住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以及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施“优二进三”战略,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上,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延伸发展现代服务业,筑“现代服务业”之巢,引“先进制造业”之凤。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践行现代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做活第三产业,振兴工业经济,带动农村发展,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在经开区建成:创新创业聚集区,制造业延伸发展区,宜居、宜业、宜游区。
具体目标:
按照经济总量翻一番的总体目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三项主要指标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6.2亿元。
(三)主要措施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云计算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经开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
依据这样的发展构想,经开区规划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的核心任务是:实施“611工程”,打造六业一基地一板块。六业:围绕现代物流、行走机械、生物制药、煤炭发电、纺织服装、文化创意,分别在做活、做强、做优、做大、做精、做靓上寻求突破,使之成为白城经开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点。一基地:培育发展云计算产业,打造中国(白城)北方云计算基地。一板块:以新华新路、运河为框架支撑,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板块,将区域内现有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诸多业态和发展要素进行统筹整合,规划吸纳到“一带一路”板块中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好头对于“十三五”规划能否顺利实施至关重要,我们要围绕“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工作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扎实苦干,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明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计划46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10%。
明年工作的重点是突出首要职能,抓实四大项目。
突出首要职能,就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明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必保完成87亿元,增长10%。抓好洽谈、签约、落地和储备四个环节,实行项目建设全程包保责任制。对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达产达效。对已梳理出的今冬明春重点洽谈的5个亿元以上项目,快速跟进,抓紧工作,力争在明年一季度都有实质性进展。对已有合作意向的项目,盯紧贴住,落实条件,尽快签约。加快推进签约项目的洽谈进度,力争在明年4月份前后,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对列入开工计划的项目,加强包保,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围绕现有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尽快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完善招商项目库。年内实现投资5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13个(续建11个,新开2个)、签约项目15个、洽谈项目20个、谋划项目50个的目标任务。
抓实四大项目分别是:运河滨水发展区、电厂二期扩建、云计算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园。
1、运河滨水发展区
项目概况:
运河滨水发展区是我们经开区谋划的“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重点项目。发展区位于经开区西部,规划范围北起葡萄沟,南至运河与平齐铁路交汇口,长约7.5公里,共占地1661公顷。发展区以运河景观带为依托,以亚行道路项目为支撑,以突出地域特色,彰显运河之风、生态之雅、人文之脉、业态之优为总体规划定位,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集商务办公、商贸物流、文化展示、休憩旅游、生活居住等功能多元,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风光带、新示范区、新增长点。
发展区由3个板块组成,以运河为连接载体,贯穿南北。
中央主板块:以商务休闲、商务市场、文化产业为主要功能,集中发展精品商业街、星级酒店、会议会展、商务办公、专业市场、低密度高档住宅、城市广场等产业项目。
南侧板块:以创意产业、商贸物流、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集中发展创新、创意专业产业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创业孵化园、物流产业园、城市综合体、专业性公寓等产业项目。
北侧板块:以休闲旅游、社会事业、商住为主要功能,集中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婚恋产业、养老产业、教育产业、少儿游乐产业、专科医疗产业、低密度高端住宅等产业项目。
规划建设项目情况:
运河滨水发展区域内计划实施28项重点工程,总投资166.5亿元,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渠道为申报国家扶持建设资金、地方投资及市场化运作,其中申报国家扶持建设资金及地方投资项目有6类,投资额51.9亿元,包括老年公寓、老年疗养中心、青少年培训中心、学校、公园等养老健康、防洪减灾及城镇化建设类项目。市场化运作项目有6类,投资额114.6亿元,包括小商品城、精品商业街、专业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等商业综合体、商贸流通和特色街区等项目。
区内产业情况:
1、农业观光产业。重点建设生态采摘、生态观光、农田体验、农业示范教育、鱼塘垂钓、亲子农场、特色农家乐、四季花卉观光等项目。
2、养老产业。重点建设老年公寓、老年疗养中心、老年专科医院、老年养老地产等项目。
3、文化教育产业。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学校、青少年培训中心、科技展览馆、美术、舞蹈、音乐辅导基地、广告创意产业园、娱乐休闲街区、休闲健身馆、儿童游乐园、儿童教育场馆、4D体验中心、亲子微电影拍摄基地、水上乐园等项目。
4、创意产业。重点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企业孵化园等项目。
5、婚恋产业。重点建设婚纱拍摄基地、婚庆产业园、婚庆用品商业街等项目。
6、商务会展产业。重点建设精品商业街、星级酒店、会议会展中心、城市综合体、商务办公等项目。
7、商贸物流产业。重点建设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农产品物流基地、电子商务园区等项目。
实施步骤:
1、围绕运河滨水发展区规划,结合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要求,我们先期实施核心区土地征收。核心区占地面积283.8万㎡,房屋户数1327户,人口4910人,房屋面积15.3万㎡。该地块征收后估算可出让土地面积206.81万㎡,出让收入41.36亿元,可实现收益27.47亿元。去除回迁安置建设资金4.57亿元及亚行项目配套资金6.2亿元,预期净收益为16.7亿元。
2、完成土地征收后启动运河景观带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需要征地155万平方米,征收费用4.6亿元,建设资金5亿元,共需投资9.6亿元。运河景观带以海绵城市、河湖联通、城市防洪减灾等项目资金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投资。
通过打造运河景观带,可带动两侧土地升值,不仅使核心区土地收益丰厚,其余980万㎡土地也将大幅度升值,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另外,不在本次规划的再向西部至绕城公路还有1000多万㎡用地也将受此影响,使土地得到高效有序利用。
进展情况:
1、进行了土地房屋征收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对房屋、土地征收费用进行了初步估算。
2、于去年5月份开始设计运河滨水发展区域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市政府及省专家组对该方案进行了论证,目前正在等待市里批复,批复后我们即开始进行详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2、电厂二期扩建
总投资约80亿元,由中电投投资建设。在一期原有2×66万千瓦空冷机组基础上,扩建2×100万千瓦冷热电联产机组。目前,已取得初可研及可研的支持性文件27份,初可研收口支持性文件6份。完成二期工程铁路专用线初可研审查,完成地质灾害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下文物勘察等工作并取得相应支持性文件。这个项目,当前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符合国家电网规划。国网公司提出到2020年,东北电网规划以交流汇集、直流送出的方式,建设2个纵向、2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其中,呼盟至大庆至白城至扎鲁特至锦州的通道中,白城是必经的重要节点城市。此项目已列入国网“十三五”规划,项目建成后可将白城富余电量外送。二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市政府以白政发[2014]14文件《白城市政府关于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意见》中确定,在外送电网建设工程中,建设白城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理由是本电厂地处吉林省风电密集区,作为风电调峰火电厂,扩建项目有助于提升清洁能源的利用,也利于项目核准。我们经开区由我和一名副主任负责,协调落实项目前期的有关工作。
3、云计算产业基地
在白城经开区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加快云计算产业的抢位布局,促进云计算产业集聚,对于白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培育提升产业层次并培育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探索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白城模式”;有利于落实白城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
云计算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是“三区三园”。“三区”是工业云服务示范区、农业云服务示范区、电子政务云服务示范区。“三园”是云终端制造园、农产品电子商务园、互联网创新创业园。
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总投资150亿元,用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3万个机柜,部署服务器45万台;面向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建设4个云服务平台,公共云计算服务使用率达到20%以上,云服务产值达到6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建成10万个机柜(150万台服务器),建设10个云服务平台,云计算服务使用率达到70%。
分年度具体目标是:2016年,投资6亿元,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成2000个机柜,部署服务器5万台。
2018年,投资达到50亿元,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成1万个机柜,部署服务器15万台。
2020年,投资达到150亿元,用地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建成3万个机柜,部署服务器45万台。
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是:信息内外网络基础设施、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二是推进云计算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快本地云计算企业创新孵化;推动建立云计算产业联盟;加速推进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云计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云计算创业品牌宣传力度。三是促进多领域云计算应用发展。重点在军事信息化、工业控制、农业生产经营、电子政务等领域挖掘市场潜力,加强推广应用,以应用示范带动基地产业发展。
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基地的核心部分,即早期规划在白城联通公司楼内,总体规划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预计占用联通公司10层楼的空间。2013年6月,计算中心一期工程竣工,第一个机房建成并投入运营,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近两年,先后建设了3个简易机房,用来托管比特币专用服务器。目前,计算中心的总服务器数量为3万台。
4、现代物流园
重点谋划了一个综合物流园和三个物流大市场。
综合物流园北临白平公路,与正在建设的白城内陆港相比邻,总占地面积952万平方米。分为综合服务、货运服务、物流仓储、商贸流通、发展预留、配套住宅六个功能区。在未来5-10年内,立足白城,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把综合物流产业园打造成集信息、展示、采购、交易、仓储、配送、保税、加工、商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
三个物流大市场项目:一是农机汽贸物流大市场。依托融展汽车、宏达农机物流园建设,以汽车、农机等大型工业品集散功能为主要内容,建设集仓储、公铁联运、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工业产品交易市场。
二是建材家居物流大市场。依托港原建材物流园区建设,在建材家居、高档家私、日用百货、小商品集散功能为主要内容,建设集仓储配送、信息服务、展示交易为一体的生活用品市场。
三是杂粮杂豆物流大市场。凭借白城内陆港优势,大力发展粮食仓储、配送业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加快农产品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以“绿色食品产业链”为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