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 中
- 大
- 字号:
一台台风机日夜不息、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签约奠基、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一个个新能源项目落地开花,绽放蓬勃昂扬的无限生机。
2024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热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高效快速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全产业链。
目前,我市新能源开发规模达到1502万千瓦,预计2024年末将达到1600万千瓦,继续保持东北第一、全国第十的优势地位。据测算,我市未来新能源开发容量为3000万千瓦,其中风电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
我市能源领域紧扣加快生成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绿电+消纳”组合文章,以“五张项目清单”为抓手,推动“五大基地”建设,能源产业进一步领跑全省。能源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扩大,企业总数达到28户,集中布局电化学储能,引领推动全省储能产业全面“破题”;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实体化运营;洮北、通榆增量配电网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大安、洮南化工园区纳入全省“百亿级投资”氢基绿能产业园区;抢占“绿电+绿氢+绿氨+绿醇”制高点,2025年即可产出全省第一批次绿氨、全国第一批最大规模绿醇。
数据是新能源产业“成绩单”上最抢眼的部分——
近年来,我市积极承接吉林省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成吉林“陆上风光三峡”的战略任务,加快实施千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打响“无限风光在白城”的“金字招牌”。2024年,已实施新能源开发项目26个、规模365.9万千瓦,重点推进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等。
按照吉林省“十四五”期间建成“绿色、智能、低电价”产业园区的战略部署,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了“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低用电成本“洼地”,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向千亿级产业园区迈进,争创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现园区落户企业共32户,规上企业13户,涵盖能源开发类、机械加工类、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
“截至目前,3个超亿元项目启动建设,分别为年产1GWh全钒液流电池项目、远景白城零碳产业园项目、旭合硅材料及单晶硅棒生产项目。下一步,园区将全力以赴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推动形成项目滚动发展、集聚成群的良好态势。”洮北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项目负责人高伟告诉记者。
走进旭合硅材料及单晶硅棒生产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施工中,一期两栋钢结构厂房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部分生产设备正在安装。吉林旭合硅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管刁志勇介绍说:“我们企业产品全部投产后,可年回收处理废弃硅材料2万吨,填补东北三省硅材料循环利用产业空白。”
引项目、聚企业、延链条,我市不断推动形成项目滚动发展、集聚成群的良好态势。吉电能谷铅碳电池项目已于2023年底投产,配套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今年4月并网发电;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及装备制造项目、远景白城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正式启动;国电投新能源10吉瓦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初可研编制……一个个新能源项目不断传出喜讯,让人感受到蓬勃昂扬的发展生机。
此外,我市还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覆盖5个县(市、区)、919个村,每个行政村风电项目100千瓦或光伏项目200千瓦建设规模,3年内实现域内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均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截至目前,全市5个县(市、区)共取得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指标12.87万千瓦,已建成投产9.53万千瓦。
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坚持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跟进,基本形成了从整机到零部件全程配套的全产业链。未来,我市将继续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聚焦“绿电+消纳”,加快构建新能源生产、输送、消纳、现代载能产业、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新格局,立足多方位持续提升白城在新能源方面的竞争力。力争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率先建成全链条、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白城,正在从能源大市向能源强市转变,大步流星,铿锵前行……
|
初审:周立辉
复审:武晶
终审:张国锋
相关链接
-
主办单位:白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436-3561019
网站标识2208000008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1004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