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发布时间:2025-01-24 12:35:00 来源:
  • 字号:
收藏
市司法局聚焦物业矛盾纠纷化解 “三个一”推进城市社会智治升级

近年来,市司法局深切关注百姓民生实事,紧抓“物业纠纷调解”,以该局指挥中心搭建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化解平台”为基础,通过智能化分析、指挥中心整体调度等方式,从健全体系、强化保障、创新方式上着手,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有效衔接,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物业矛盾纠纷综合化解体系”,并坚持把构建该体系作为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该案例获评吉林省2024年度政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坚持“一条线”贯穿,打造五级联动基层人民调解体系。通过“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化解平台”整合业务数据,推动形成纵向贯通、层层联动的纠纷调解体系,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在物业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在街道调委会加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牌子,对辖区内重大疑难纠纷进行初步调解,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调解的,报物业纠纷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解决。在社区依托网格党群服务站成立32个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负责辖区一般性物业纠纷的预防排查和受理调解,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将人民调解融入城市网格,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全市734个小区、134家物业企业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物业纠纷调解服务。截至20249月,通过化解平台综合分析研判和有效调度,全市各级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物业纠纷659件,化解624件,涉及金额近百万元,调解满意率高达100%,基本实现物业领域纠纷“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出街道”的调处目标。

坚持增强“一体化”保障,全力夯实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基础,实现物业纠纷调解“三个到位”。各县(市、区)司法局每年投入资金,建立健全物业纠纷调解员奖惩机制,落实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或“以奖代补”制度,根据调解案件数量、质量、效果给予调解员案件补助。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兼职调解员和法律顾问加强培训,参与重大疑难物业案件的分析研判和调解,切实提升物业纠纷调解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完善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制度、建立物业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物业矛盾纠纷调解联席会议制度、物业纠纷人民调解激励制度,组织召开矛盾纠纷预测分析会、排查例会、疑难案件分析会,召开物业纠纷联席工作会议,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参加,及时研判物业矛盾纠纷,提出解决方案,深入推进物业纠纷调解取得实效。

坚持创新“一盘棋”模式,打造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市司法局主动衔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建立分类调处模式,在“化解平台”公布物业纠纷调解专家库成员名单,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参与物业纠纷化解工作,提升化解质效。通过“化解平台”进行分析研判,建立分类调解模式,对于一般普通类纠纷,由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对于人数多、政策性强、专业性较强的物业纠纷,协调街道干部、基层法官、社区民警、专家库人员、优秀律师等进行调处,集中化解物业纠纷中的“硬骨头”。同时,针对复杂疑难、久调不决的纠纷,引导通过诉讼、仲裁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形成物业纠纷调解工作闭环。创新“互联网+”调解模式,优化纠纷调处流程,衔接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平台,整合“法律服务云超市”App、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推行“网上咨询、线上答疑”的新调解模式,实现线上法律法规咨询、情绪疏导与线下走访排查同步进行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初审:周立辉
复审:武晶
终审:张国锋